Music Knowledge
|
April 19, 2024

為何演奏總是欠缺情感?

經過一段時間的樂器學習,相信大部分人也有類似的體會----即使把樂譜上的音符一個不漏地完成,也不再令你感到滿足。這正是從演奏(Execution)昇華至演繹(Interpretation)的覺悟過程,也是每個樂手必經之階段。「演繹」---- 是再創造的行為,即使同一首樂曲,隨著不同樂手的技術水平與音樂修養,演繹起來也有細微的差異。就是這細微的差異,成就了演繹時的情感。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

能恰到好處地把作品的情感演繹出來,需要技巧、理論和知識三方面的配合。

第一,在技巧上,要留意音量(Dynamic)、速度(Tempo)、時間(Timing)及呼吸(Breathing)的控制。利用音量的強弱突出重輕拍的組合,賦予歌曲動態感。速度快慢及時間切入是營造歌曲氣氛的基礎,錯配的話將破壞歌曲的張力。呼吸氣息決定音樂的句法演繹,演奏者的氣息能反映出歌曲的脈絡是否清晰、流暢。

        

第二,從理論層面了解歌曲元素。例如演奏一首BOSSA NOVA的樂曲,先要理解 Jazz Harmony 上Tension Chord 的應用,再來是它的重拍佈局 ---- 以Clave節奏為基礎,即興的Syncopation 強調重音出現在up beats延續到down beats中… 當我們能充分地理解樂曲在樂理上如何運作,便更能展現輕鬆、懶洋洋、浪漫的感覺。

 

第三,豐富的音樂知識是提煉細緻情感的關鍵。首先是了解各種樂器的運用,樂器選材是決定音色(Timbre)的條件。就以上例子,民謠結他比電結他的聲音更為溫暖沉穩; 而爵士樂鼓配合鼓刷(Brush),製造出來的音色比配合鼓棍更能突出BOSSA NOVA那種柔和、持續又帶有搖擺的原始味道。

其次是去了解創作者的創作理念及創作過程。假如只在意聲音本身,莫說要演譯情感,樂手甚至未能完全傳達樂曲中的訊息。因此,要認識歌曲中心思想或所帶出的訊息方可真實地詮釋情感。

接著,花點時間去了解音樂歷史。例如演繹BLUES、JAZZ、SOUL之前,宜先了解十八至十九世紀時期的黑奴制度如何影響音樂上的發展:當時的黑人在美國社會地位低等,處處受到剝削和迫壓。他們一邊工作,一邊唱歌,藉此宣洩掙脫殖民束縛的渴望… 當我們認識了這段歷史,就更能捉摸到演繹藍調、爵士、靈魂樂中「自由即興」的精髓。

最後,用心感受生活。音樂來自藝術、藝術來自文化、文化來自生活… 某程度上,怎樣的生活就會在音樂上呈現怎樣的感覺。從生活經驗中觀察自己的身體、情緒、思想等反應,在反省過程中可以提升疏理及表達情感的能力。

查詢或報名